这也是一篇有关求职的文章,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文章来源:,作者:本报记者 卫娇 慕顺宗;杨锐编辑
1月27日下午4点30分(2007年),一个个应聘者双手抱着装在资料袋里所剩不多的简历满腹心事地朝外走,企业的招聘人员正无精打采地收拾摊位准备离开,也有极少数的应聘者只带了一两张简历,投给了心目中最理想的企业后离开。这是记者在北京市国际展览中心大型招聘会现场看到的一幕。
为期两天(1月26日、27日)的大学生招聘会匆匆结束了。在成千上万的应聘者中,用人单位是否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千里马”?大学生在广泛撒简历之后会有多少人等来喜讯?当然有成功者,但失败者恐怕还是多数——不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应聘者。那么,用人单位究竟想要什么样的员工?又为什么有那么多找工作失意的大学生?
用人单位如是说——
大学生素质越来越差
NEC信息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管理本部、人事总务部工作人员许先生:
现在的招聘会更像是个集贸市场,有些企业在这里设展台不仅仅是为了招聘,有的仅仅是为了做形象宣传,这样给学生们提供工作的机会就少了。不过,前来应聘的大学生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我这样说是有根据的。我们每年都会在各大高校举办校园招聘会,通常会给考生做一些试卷,发现学生的成绩是一年比一年差。
近几年,大学一直在扩招,门槛越来越低,这也是大学生素质不如以前的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比以前灵活,与社会接触也比较多,但不得不承认他们也更加浮躁了。我们这次要招聘20位技术人员,但前来应聘的学生多数想做财务、销售、推广之类的工作。这两天接到的简历多达上千份,我们有初步意向的还不到10人。
通常不和实习生签约
某著名相机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行政科主任孙先生:
技术含量低是如今大学生应聘者的主要特色。不是我们不愿意给大学生机会,而是他们实在做不了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根据公司发展需要,我们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大型招聘会,但还是倾向于从社会上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者直接通过猎头公司找优秀人才。对于大学生,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实习的机会,比如现在有10个人的工作量,我们只有6个员工,那么我们会找4个大学生来帮忙,同时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也付给一定薪水,但将来签约的可能性不会很大。
除了从社会上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外,我们也建有人力资源库,用人时优先从自己的人力资源库中挑选。公司跟一些著名的大学都有联络,如需人才,老师会在第一时间给我们推荐合适的人选。通过这种途径找人,一是比较快,二是我们也比较信得过。
“匹配度”是第一要务
NEC信息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管理本部、人事总务部何先生:
我们招聘员工第一个要考虑的是应聘者与岗位的匹配度,这一点也是许多大型公司最为看重的。匹配度低意味着员工不能胜任工作,或者公司浪费人才。其次我们看重应聘者的择业动机。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应聘者会以多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也关系到应聘者将以怎样的态度面对工作中的困难。第三个方面,我们会考虑应聘者的特质。这个特质包括性格、为人处世的风格、表达方式等等,这些特质我们通过与之交谈会有所了解和判断。比如我们是做技术的,所以比较偏向那些性格沉稳、不急不躁、说话逻辑清晰的应聘者。第四个方面是我们需要应聘者认同公司的文化,这是每一个企业都期望的。只有认同了公司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将整个身心融进来,而不是每天工作完了就走人。我希望应聘者把公司看成一个团队,不仅仅是一个办公的地方。
普遍看中社会阅历
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长城营管处业务主管陈戈:
两天中签约的多名应聘者均为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我们看重的是这些人员的社会阅历。因为有社会阅历就会有一定的人脉资源,开展工作相对容易。另外,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人员重新找工作,就会更明确自身的定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工作起来也会切合实际,能够脚踏实地做事。
“过来人”如此“支招”——
锁定心目中的企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生杨杰(他只投了7份简历便得到第一份工作,现正在寻找国际性的交流平台以求进一步发展。)
我今天只带了一份简历,投给了西门子公司。我心目中最理想的三家企业分别是:西门子、通用电器、Honeywell,因为他们可以给我提供国际性的交流平台。从网上得知西门子公司也会出现在这场招聘会上,我才过来的。
我的简历只有两页纸——一张中文的,一张英文的。简历要重点写明教育背景、所具备的技能和社会实践经验这3项,还要简明扼要地写出你对所应聘公司的认识。记住,要写出自己的风格,但不要过分包装简历,也不要写太多主观的东西。
现在的大学生找工作比较盲目,很多人会带很多简历投给不同的单位。我认为大学生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有个阶段性的规划,这样找工作才会有的放矢。
另外,在大学时代就应该为自己存点钱,要做好半年找不到工作的准备。不要为了暂时的经济需要随意找份工作。要知道,在这期间你可能错过了另一份真正适合你的工作机会。
专业好是成功的基础
NEC信息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管理本部、人事总务部工作人员:
学好自己的专业课是一切的基础。然后在与自己专业、兴趣相匹配的范围内规划自己的职业,这样才能不断前进。应聘的时候不要显得跟招聘人员过分热情,这只会增加他们的反感。
切忌“高不成低不就”
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长城营管处业务主管陈戈:
应届毕业生刚从校园中出来,往往想一步到位,因而“高不成、低不就”,既想有稳定的工作,又希望有好的发展,对收入还很挑剔,却很少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自己现在拥有什么?能干什么?能给单位带来什么利益?
不久前我碰到一个求职的女孩,她在各方面都比较优秀,但就因为太挑剔,最后别的同学都有了工作,她还在各公司之间穿梭,甚至一度怨天尤人,怀疑自己的能力。所以,应届毕业生求职时,首先应该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可以尝试先在行业内留下来,有一定从业经验后再考虑发展。任何事业都是从脚下一步步开始的,很多工作只有你做了才能确定是否适合自己。
在亚马逊河入海处,是一片宽阔的海洋。一艘轮船经过这里,发现船上的淡水喝光了,便向附近的另一只船求救。对方船员用旗语告知:“淡水就在脚下!”他们将信将疑,打了一桶水上来,方知果真是淡水。毕业生求职也像寻找“淡水”一样,没有社会经验的他们不知道哪里有淡水,有时候脚下的“淡水”就被错过了。所以不管什么工作,只有你去做了,才知道是不是适合你,有没有发展,不能光凭自己不够成熟的思维盲目下判断。
抓住一切实习的机会
某著名相机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行政科主任孙先生:
抓住一切可以实习的机会。虽然你作为一个小小的实习生,大公司不一定留下你,但他们毕竟给你提供了学习的平台。你要抓住这个机会,向前辈虚心学习,他们说不定会教你很多真本事。有的前辈见多识广,也许会对你将来的职业规划给出不可多得的建议,这完全要靠你的人格魅力(比如诚实、进取和责任心)去争取。有了扎实丰富的实习经历,找工作才会有信心。
编后:
对大学生来说,就业可谓当下第一要务,因而参加大学生招聘会就成了他们的头等大事。每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希望找到一份好工作,但由于尚未涉世,难免在懵懵懂懂中四处碰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寂寂。”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正在于“两军对垒”,不知彼又不知己。因而特别策划此稿,为的正是让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知彼知己”,少走弯路。